HI~歡迎來到數造云打印平臺!
長期以來,骨軟骨損傷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在骨科疾病如類固醇相關骨壞死(SAON)中。此外,鎂作為一種具有良好力學性能的可生物降解金屬,其研究由來已久。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轉化醫學研究開發中心的秦嶺賴毓霄團隊,利用鎂粉、聚合物PLGA和生物陶瓷β-TCP配制比例為16/3/1,16/2/2,16/1/3,4/1的漿料,使用低溫快速成型(LT-RP)技術,通過3D打印技術以厚度120 μm和分間距層1.0 mm打印了24mm×24mm×24mm的多孔支架,其結構如圖1。
圖1:支架結構特性
體外分析PTM支架的物理特性和Mg離子的體外釋放。后通過利用SAON兔關節缺損模型評估了PTM支架的成骨和血管生成特性,以及植入后的生物安全性。其研究技術路線如圖2。圖2:研究技術路線圖
實驗結果表明,PTM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模擬結構和力學性能。動態增強磁共振成像和微電腦斷層成像血管造影結果表明,植入PTM支架術后4周可增加血液灌注,促進新生血管生長,8周時可觀察到大量結構良好的新生血管形成。而且,術后12周的微ct、組織學和力學性能測試結果顯示,PTM支架能顯著促進新生骨形成,增強新生骨力學性能,見圖3,表明PTM支架具有成骨和血管生成的雙重功能,在SAON中具有協同增強新骨形成和增強新骨質量的作用。圖3:Micro-CT下通道內新骨形成情況
參考文獻:相關推薦
全部評論 0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