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歡迎來到數造云打印平臺!
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應用力學教授開發了一種模型,用于確定保持3D打印混凝土墻穩定所需的尺寸和印刷速度。
建筑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一個令人興奮的領域,但使用混凝土材料進行3D打印并非沒有問題。這主要是因為3D打印混凝土要求做的工作比以前多得多:在模板中存放的普通混凝土可以在幾個星期內硬化,3D打印的混凝土需要在其沉積后立即承擔下一層的負擔。
如果你沒有參與具體的3D打印,你可能只會看到宏偉的完成結構:建筑物,雕塑等。你可能沒有看到的是大量的3D打印墻結構,由于這個問題,它們在自己的重量下簡單地崩潰。這些混凝土結構在像PLA 3D打印物體那樣的沉積點不硬化;它們是柔軟的,總是不穩定的平衡,這意味著最輕微的擺動會導致它們完全崩潰。
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應用力學教授Akke Suiker提出了一個巧妙的解決3D打印混凝土墻問題的方法。他的新模型由一組簡單的公式組成,可用于確定3D打印墻壁所需的尺寸和打印速度,而不會使其崩塌。這位教授認為他的模型可能會很快在業界廣泛使用。考慮到材料固化特性和墻體尺寸,該模型最終讓3D打印機用戶知道它們能夠多快地沉積混凝土印刷層。它還允許用戶使用盡可能少的材料計算如何制作結構,以及結構不規則性的影響。
其他變量,如使墻壁稍厚,或增加材料固化速率,或使用完全不同的材料,也可考慮用于確保非塌陷結構。總的來說,大約有15到20個因素需要考慮,但是Suiker的模型將它們簡化為五個無量綱參數。
“模型提供的見解為每個打印3D結構的人創造了基本的知識,”Suiker說。 “對于結構設計師,工程公司而言,也適用于印刷小尺寸薄壁塑料假體的公司,因為這是我的公式適用的地方。”
投入模型的方程式是六個月努力的結果,并已發表在“國際機械科學雜志”上,標題為“3D打印過程中的壁結構機械性能:理論,設計工具和實驗”。Suiker將很快會在劍橋大學發表演講。
相關推薦
全部評論 0
暫無評論